1.米切姆 技术哲学(思考题)
(1)在米切姆看来,技术哲学的史前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技术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把制造和活动区分开来,制造的目标是一个不同于制造的对象,行动的目标是圆满的行动本身。生活是一种活动。最适合人的活动是从事哲学,自由而超然的对自然进行沉思。
马基雅维利:反对传统基督教所倡导的“在谦卑中寻求幸福,蔑视世俗事物”等美德,而主张“灵魂的高贵、身体的强健以及所有能够使人变得强大的品质”。鼓励人们肯定自己正当的自由。
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罗盘的发明要比一切政治征服或哲学争论更有益于人类。提出要对科学进行重建,做出“一系列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征服和战胜人类的贫困和苦难”。人将不再作为被动的观察者来看待自然,心甘情愿地让自然“自行其是”,而是应当利用自己的技艺和双手,迫使自然“离开其自然状态,对它进行压榨和塑造”,因为“事物的本性在技艺的挑衅下要比在其天然的自由状态中更易暴露出来
(2)米切姆把当代技术哲学分成西欧、英美和苏联—东欧三个学派,你认为这种分法是否合理。如果合理的话,请分别给出三个学派的基本特征;如果不合理的话,请给出你自己的划分。
合理
西欧:西欧的技术哲学最为古老和多样化且缺少内在一致性。其深刻性远超其他两个学派。认为现代技术表现出一种超越个人的近乎自主的特征。如果技术的影响超出了其使用者的意图,就不能再把它说成是一种中性的手段。技术的问题并不在于它的可能应用,而在于它对世界产生的历史影响,而这是不受任何具体的使用或使用者所支配的。
英美学派:英美技术哲学源于对技术的社会学和历史方面的探讨。在美国,技术哲学还没有像在德国那样与工程密切联系起来。
苏联—东欧学派:最具内在一致性的学派,而且也是唯一称得上持有一种学说的学派。这种学说以马克思的思想为依据,认为生产过程不仅是首要的人类活动,而且也是社会和历史的基础。
(3)米切姆把技术的定义分成四大类:作为客体、作为过程、作为知识、作为意志,你认为这种分法是否合理。如果合理的话,请分别给出四种类似的典型定义。如果不合理的话,请给出你自己的划分。
合理
技术作为客体:技术客体是人体之延伸,机械技术延伸了人的身体,电子媒介延伸了人的神经系统。
技术作为过程:技术是一种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对效益的理性追求。技术把“先前没有把握的、不自觉的、自发的东西带入了清晰的、理性的、概念合理的王国”
技术作为知识:技术是感觉运动技能,科学工作的经验方法,描述性定律,技术理论四个方面的知识的总和。
技术作为意志:技术以人的某种意志活动为基础意识内容的有效的或实际的反应。它是中性的,其价值完全由使用它的人决定。
(4)古代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古代技术涉及个别客体,它是基于人的直觉知识用天然材料制作而成的,以各种活动中有限的使用和娱乐为目的。
现代技术则涉及客体的大规模生产,旨在根据科学理论对抽象的能量和人造材料加以利用,从而获得效益、动力或利润。
(5)米切姆把技术哲学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什么是技术”的概念问题(他称之为形而上学问题),一个是伦理和政治问题。你认为除此之外,技术哲学的合法研究领域还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6)米切姆把技术哲学的未来发展定位于对技术人性化问题的阐明,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
2.马克思 劳动过程
(1)马克思把生产劳动看成是首要的和基本的人类活动,试评价它在西方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地位?
(2)劳动作为人类的身体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动物的活动与劳动相比,根本的区别在于他没有先验的目的。且只服从于本能。
(3)在什么意义上,自然物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无机的器官?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此时,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不顾圣经的训诫,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
(4)为什么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过程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不是劳动对象,而是劳动资料。
一般说来,劳动过程只要稍有一点发展,就已经需要经过加工的劳动资料。
(5)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本身会接着成为劳动对象(原料)和劳动资料(工具)”,试据此分析人类劳动的历史性和条件依赖性。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过去是劳动产品这件事对于劳动过程理应没有影响。
如果生产资料在劳动过程中显示出它是过去劳动的产品这种性质,那是由于它有缺点。
现有的产品不仅是劳动过程的结果,而且是劳动过程的存在条件,它们投入劳动过程,从而与活劳动相接触,则是使这些过去劳动的产品当作使用价值来保存和实现的唯一手段。
3.马克思 机器的发展
(1)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的使用并不会减轻工人的辛劳?
减轻工人的辛劳不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目的。像其他一切发展劳动生产力的方法一样,机器是要使商品便宜,是要缩短工人为自己花费的工作日部分,以便延长他无偿地给予资本家的工作日部分。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2)工具与机器的区别是什么?
工具的动力是人,机器的动力是不同于人力的自然力。
(3)为什么说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
人能够同时使用的工具的数量,受到人天生的生产工具的数量,即他自己身体的器官数量的限制。同一工作机同时使用的工具的数量,一开始就摆脱了工人的手工工具所受的器官的限制。
(4)工业手工业生产和机器生产之间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在工场手工业中,单个的或成组的工人,必须用自己的手工工具来完成每一个特殊的局部过程。
在机器生产中,这个主观的分工原则消失了。在这里,整个过程是客观地按其本身的性质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
在工场手工业中,各特殊过程的分离是一个由分工本身得出的原则,那么相反,在发达的工厂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各特殊过程的连续性。
(5)试举例说明,现代机器工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仿佛具有自组织能力一样,一个部门的技术发明和革新,必然带来另一个部门的技术革新。
有了机器纺纱,就必须有机器织布,而这二者又使漂白业、印花业和染色业必须进行力学和化学革命。另一方面,棉纺业的革命又引起分离棉花纤维和棉籽的轧棉机的发明,由于这一发明,棉花生产才有可能按目前所需要的巨大规模进行。
(6)为什么说“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
在简单协作中,甚至在因分工而专业化的协作中,社会化的工人排挤单个的工人还多少是偶然的现象。而机器只有通过直接社会化的或共同的劳动才发生作用。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
4.马尔库塞 技术合理性和统治的逻辑
(1)“思想和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同既定现实相符合,它们就在多大程度上表达着一种对维护事实虚假程序的任务作为响应和贡献的虚假意识。这种虚假意识已经具体化在反过来再生产它的流行技术装置之中。”以这段话为契机,阐明批判理论之“批判”意味着什么,“技术批判理论”何以可能?
谢邀,读不懂题:)
(2)如何理解“在纯科学中仍然存在着科学应用固有的一般方向”?
科学的合理性作为本质上中立的东西而出现。自然(包括人)要争取什么,只是在运动的普遍规律——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范围内才具有科学的合理性。
(3)作为观察、测量和计算中心的主体,与作为伦理、审美或政治的行为主体有什么区别?
作为观察、测量和计算中心的主体是中性的,客观的;作为伦理、审美或政治的行为主体只是“理想性的”。
(4)在马尔库塞看来,善和美、和平和正义,为何在当今科技时代丧失了它们的普遍有效性?
如果善和美、和平和正义既不能够从本体论的条件中推导出来,又不能够从具有科学合理性的条件中推导出来,那么它们在逻辑上就无权要求普遍的有效性和普遍的实现。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它们属于偏好的范围。
(5)为什么说工具理性将会为极权主义社会提供合理性辩护?
人要成为自主的人、要决定自己的生活,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不自由既不表现为不合理的,又不表现为政治性的,而是表现为对扩大舒适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装置的屈从。因此,技术合理性是保护而不是取消统治的合法性,理性的工具主义视界展现出一个合理的极权主义社会。
(6)马尔库塞认为,胡塞尔在《危机》中对伽利略物理学的解析,意味着对某种“定性物理学”和目的论哲学的诉求。你如何评价这个论断?马尔库塞为什么又把这种诉求称为蒙昧主义观点,不予肯定?
5.阿伦特 制作的本质
(1)工作(work)与劳动(labor)以及工匠人与劳动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阿伦特为什么要建立并强调这些区别?
工作的使用对象自身可以持久地存在,只需稍加照料就可以永久地保持下去;而如果要使土地一直可以耕种,就需要人反复不停地辛勤劳动。
工匠人是自然的破坏者。人为地将材料移出其天然居所。或者阻断自然缓慢的生长过程。
而劳动者是依靠自身或驯养动物以维持生存的劳动的动物。
(2)为什么说,“劳动的动物,虽然可能是一切生物的统治者和主宰,但他仍然是自然和地球的仆人”?
只有能够由既有的东西进行创造,破坏了由上帝创造的部分自然之后,才可能建立起一个人造的世界。
(3)为什么说“唯有工匠人才表现为整个地球的统治者和主宰”?
因为他是或者已将自己确立为整个自然的主宰,而且也因为他是其自身以及他的行为的主宰。仅仅凭借着对未来产品的意象,工匠人就可以不受约束地进行生产;而当再次面对用双手制造的产品时,他又可以随意进行破坏。
(4)为什么阿伦特会说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基于创制或制造活动中的经验?
在证明自己说法的合理性时,他总要从制作领域中寻找例子:
在柏拉图的学说中,既然众多可朽之物可以根据模型制作出来,那么掌管着众多可朽事物的永恒理念,也就从模型的永恒性和单一性中获得了其合理性。
(5)为什么说“工匠人发明的用以帮助劳动的工具,一旦为劳动的动物所使用,就会丧失其工具特性”?
为生产某一特定的最终产品而自由地安排和使用工具,已经由劳动者的身体与工具之间有节奏的统一所取代,而进行统合的力量正是劳动的运动本身。为获得最好的结果,劳动要求在行动上表现出一种节奏和秩序(而工作却不要求这一点)。而且,如果有众多劳动者聚集一处,劳动也需要所有个体的运动之间能够进行节奏性地协调。在这种运动中,工具丧失了工具特性,人与其工具、目的之间的明晰区分也变得模糊不清。
(6)在阿伦特看来,机器与工具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即使是最精密的工具也不过是人的奴仆,它无法操纵或取代人手;然而,即使是最原始的机器,也主导着人体的劳动,并最终取而代之”?
(7)为什么说“现代技术已经改变了人工制品的物性”?
(8)在阿伦特看来,自然物与制作物的区别是什么?
(9)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作与劳动的界限消失了,这种消失带来了哪些后果呢?
(10)为什么说“建立在意义基础上的实用性产生了无意义”?
(11)在阿伦特看来,现代技术以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如何使世界彻底无意义化的?
6.埃吕尔 技术秩序
(1)什么是埃吕尔的“技术”?
技术是人类必须生存其间的一种新的,特定的环境,是自然的环境的一种替代。技术(Technique)包含了组织的和心理社会方面的各种具体技术
(2)在通常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中,哪些被埃吕尔认为是伪问题?为什么他认为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伪问题?
- 技术发展带来的那些不令人愉快的特征。
————通过技术自身的持续进化,所有这些麻烦都会得以解决,而且的确也只有通过这一进化才能实现。 - 技术的不断增长正在威胁各种道德规范。
————我们拥有的只是新技术道德对传统道德的替代,技术已使传统道德过时了。 - 技术对艺术造成的“阉割”
————当代最好的艺术作品是技术和艺术间紧密结合的产物。 - 害怕技术社会正在全面肃清各种与本能有关的人类价值和力量。
————技术不是挑起冲突,而是倾向于吸收它,倾向于通过给予各种本能力量和宗教力量在技术结构之中一席之地来整合它们。
(3)埃吕尔认为在工具世界里人并不能保证成为主人,人类实际上并不能控制技术,为什么?
人类个体本身在更大程度上是某些技术及其工序的对象。他是教学技术、心理技术、业务辅导测试、性格和智力测试以及工作和团队能力测试等的对象。开发者是其所开发的那些特定技术的主人。但他们仍然服从其他的技术行为。
人类无法对技术发展进行绝对的控制。技术员原则上不可能俯览技术问题整体,或者从全球维度来观察它。因此,他们完全没有能力控制它。
(4)有哪些人认为“技术的发展会自动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埃吕尔是如何批判这种观点的?
政治家,科学家和技术员。
真没找到怎么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