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基建:未来布局与行动路线》笔记


认识新基建的三个维度

窄口径界定

  • 认为新型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同义,新基建是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

宽口径认识

  • 认为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是新基建的十大战略方向

中口径分类

  • 介于窄口径和宽口径之间,认为新基建的核心层是数字基础设施(如[[IDC数据中心]]),第二层是用智能化软硬件对现有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 (*如[[工业互联网]]*),第三层是新能源,如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新基建的特征与类型

1.基础设施的一般标准

  1. 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
  2. 社会需求主要由下游生产性活动所驱动
    (在用于生产用途时能够创造社会价值)
  3. 提供基础的,多目的的功能
    (不会为了迎合特定下游市场所产生的需求进行优化)

在这种标准下,任何物质或非物质的资产都有可能属于基础设施,且基础设施是动态演化的 。从技术上来看,初期应用领域较单一的技术发展和成熟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相应的资产就可能转变为基础设施

2.新基建具有数字基础设施的属性

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基础设施的一般特征和标准,其“新”是相对于传统基础设施而言的

数字技术能够发展为新型基础设施,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GPT]]==,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的是,数字技术设施通常以服务的形式想用户提供,且**不会应为作为投入品经过生产过程转变为其他最终产品而耗竭

3.新基建的五大特征

  1.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
    1. 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撑技术是数字技术,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形成的产品和服务
    2. 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品主要属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
    3. 新型基础设施提供的是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以及各种软件应用服务。
  2. 以新兴领域为主体
    1.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传统基础设施及其主题架构已经完成。随着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设重点将从热点地区转向冷点地区,社会收益会不断递减。因此,在新时代下,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主要是查漏补缺和改造升级,**新兴领域将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3.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1.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使用的技术较为成熟,以增量型、渐进式创新为主。因此,传统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质量主要取决于投资的规模。
    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中投入的主要技术不仅具有先导性,而且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其发展水平和质量既取决于投资规模,同时又受制于科技创新的进展。
    3. 科技创新的颠覆性越强,新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速度越快,就会有越多的新技术获得应用,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
  4. 以虚拟产品为主要形态
    1. 数字基础设施是物质或非物质/虚拟的基本深层结构,更多的体现为虚拟形态(如规范和标准,程序等)
  5. 以平台为主要载体
    1. 新型基础设施仍然需要物联网,5G等起到泛在链接,通道作用的网络型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提供算法,数据,算力的平台

4.新基建的三种类型

从数字技术应用领域的差异角度,可将新基建划分为三类: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数字的基础设施化、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见图1)。

1.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是指支撑数字经济领域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

2.数字的基础设施化,是由新一代数字的工程化、产业化所形成的设备、设施等物质资产和标准、算法、软件、系统等无形资产,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公共治理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3.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使传统基础设施具有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

智慧社会与新基建的角色

社会形态变化需要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这是党中央文件首次提出“智慧社会”的概念。“智慧社会”也被称作“智能社会”,即一个无须人工干预,仅仅依靠情境感知机器和技术就能够做出决策,从而提高效率和福祉的社会。

智慧社会是数字时代的自然结果和必然产物,其基础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将会使人的生活和交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发生深刻改变,呈现高度智能化的特征。

所谓智能化,就是在没有人的干预下,产品、服务及其所构成的各种经济社会系统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感知、准确预判、操作执行并不断学习提高。


新基建助力智慧社会发展的五大机制

基础设施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我国凭借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势多次扭转经济下行趋势。

除了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和直接动力外,新基建还能够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成为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抢占先机、争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应对“逆全球化”的有力武器,以及智慧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

  1. 新基建支撑创新的智能化
    *(开源的数据,算法和代码极大地避免了重复开发造成的创新效率低下)

  2. 新基建创造市场并带动新能力培育
    *(新基建提供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早期市场,吸引企业加快新技术的演进和成熟,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先机)

  3. 新基建助力新动能的孕育壮大
    *(基础设施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完善的基础设施助力下,传统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转型)

  4. 新基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新基建通过支撑产业的智能化,有助于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从而留出大量的时间供劳动者享受生活和促进其个人发展。)

  5. 新基建赋能政府治理能力
    *(依托普遍存在的数字基础设施,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做出更精准的判断、预测,并据此做出相应决策,实施相应政策,从而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TOC